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红旗映初心 巾帼建新功】把音乐种进泥土里——记潢川县付店镇中心小学教师仇新玉

2025-10-14 11:04:26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时秀敏

音符落在田埂上,梦想悄悄发芽。在潢川县付店镇中心小学,音乐教师仇新玉用二十多年的时光,把旋律种进泥土,也种进孩子们的心田。她让不敢开口的留守儿童站上省级舞台,也让环保行动从校园走向全国……

音乐,不光是唱唱跳跳

清晨的付店镇中心小学,传来孩子们清亮的戏曲唱腔。带领他们一字一句练习的,正是仇新玉。

“音乐不是‘副课’,它能点亮童年的光。”仇新玉的课堂是孩子们的乐园。她将乐理知识融进故事,把节奏训练化作游戏,让每个孩子都愿意开口、敢于表现。她创办的“乡豫光州”戏曲社团,从零起步,一字一句地教,一招一式地练,最终带着农村娃登上省级舞台,荣获三等奖。社团也先后被评为信阳市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信阳市文明社团”。

她常说:“排戏如种地,急不得。”课余时间、周末假日,她陪着学生们反复打磨。合唱《国家》、音舞诗画《因为有你》等作品屡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她却说:“得奖是其次,关键是孩子眼里有光了。”

教师,不光是教教功课

面对众多留守儿童,仇新玉主动当起“爱心妈妈”。过节时,她总是自掏腰包买文具、组织“微心愿”活动,让留守儿童觉得“有人疼”。她习惯蹲下身和孩子交流,口袋里也总装着几颗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高,她就凑过去聊几句。留守儿童丁瑾瑜从小性格内向,不敢在人前发声,仇新玉就一点点鼓励。如今,小瑾瑜已经能自信地登台演出了。

“音乐是情感的出口。”在音乐教学中,她常引导孩子用歌声表达思念,用戏曲释放情绪。她说:“孩子唱出来了,心里就亮堂了。”

环保,不光是捡捡垃圾

2014年,仇新玉路过豫潢新村,看见一群“蓝马甲”在捡垃圾,她停下电动车就加入了,从此成为蒲公英微公益协会中的一员。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从参与者,到“我在潢川有块地”环保项目的组织者,她不是“做样子”,而是实打实地清理垃圾、铲除小广告、宣传环保知识。活动开展了近300次,参与者超过6000人。项目被中国文明网重点推荐,还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她还走访贫困学生、慰问孤寡老人、组织爱心送考……用行动诠释“微光成炬”。她说:“公益和教育一样,都是播种。只要坚持,总有一天会花开满园。”

记者短评

静待花开的人

时秀敏

仇新玉身上有一种土地般的踏实。她不追求耀眼的光芒,只在乎脚下的耕耘。

她教音乐,不图孩子成明星,就图他们能自信;她做环保,不图上榜获奖,就图家乡干净。她做的事都不大,但贵在坚持:二十多年没离开讲台,十多年没放下环保袋。

最难得的是,她把教育和环保都看作“种地”,深耕不辍,静待花开。孩子如苗,环境如土,她都用心伺候。

这种不疾不徐、脚踏实地的气质,最是打动人心。

她说:“能让孩子眼里有光,我就值了。”这或许正是教育的真谛:真正的教育,不是轰轰烈烈,而是一点点种下去,静待花开;真正的教育者,不是站在光里,而是让自己成为光……


编辑:郑琦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信阳网络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