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县传流店乡“院县共建”打造绿色农业示范样本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帅 文/图
四月芳菲时,潢川县传流店乡万亩紫云英竞相绽放,与青翠秧田、粼粼碧水交相辉映,绘就一幅“白露河岸花海醉春烟”的生态画卷。在这片醉人春色背后,一场由河南省农科院与潢川县联合发起的农业绿色革命正悄然结果。
依托“院县共建”科技支撑,传流店乡构建起“紫云英—水稻—甲鱼”生态种养循环系统。紫云英作为豆科绿肥的“固氮能手”,根部的共生根瘤菌群堪称天然氮肥工厂。经测算,每亩翻压1500公斤紫云英鲜草,可替代12公斤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及8公斤硫酸钾,实现化肥用量减少40%的同时,稻谷产量逆增20%,出米率提高3%。“紫云英大米”凭借生态标签实现每公斤溢价0.4元,亩均综合增收超400元。
“这不仅是传统绿肥的回归,更是现代农业的智慧升级。”潢川县农科所副所长汪伟介绍,紫云英种植体系实现耕地质量三级跳:土壤有机质年均提升0.3%、耕层厚度增加5厘米、微生物活性增强40%,构建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态屏障。
在经坊寺村,紫云英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养蜂人柴代发的200箱蜜蜂,单箱在紫云英花季可采蜂蜜约60斤,一斤能卖30元钱;万亩花海吸引游客打卡,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为激发种植热情,村集体还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规范种植户给予30元/亩补助。”村支书余传贵透露。
传流店乡行政负责人李美表示,依托院县共建项目和生态种植优势,传流店乡立足资源禀赋,走自然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打造紫云英万亩连片种植基地,依靠科技,通过“一朵花、一粒米、一只鱼(甲鱼)”,以每亩创收10000元为目标,让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努力打造大别山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在院县共建框架下,潢川县已形成“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职业农民培训”的三位一体推广体系。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示范基地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农民看到绿色农业的发展前景。职业农民培训则为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从“草根绿肥”到“金色产业”,传流店乡的紫色蜕变印证着生态价值转化的无限可能。随着“紫云英+”产业矩阵的完善,潢川县这片土地正书写着大别山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当科技创新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交响愈加嘹亮。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乡村变花海 颜值变产值 “花经济”美了明港富了民
报晓风
信阳日报微信
掌上信阳微信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