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文化浸润蓄势起 千年古县绽芬芳——息县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纪实

2021-06-22 15:00:05 来源:信阳日报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家门口的书屋环境雅致,书目种类繁多,还免费对外开放,集图书阅读、学习交流、文化体验、休闲简餐于一体,是我们县的又一文化新地标!”这是喜欢读书的邓先生在息州书屋洋溢出的自豪之情。

每逢闲暇之余,邓先生都会到息县市民之家东面50米处一座小巧的两层楼,晒着午后的阳光,再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这座由息县县政府主导建设的息州书屋,一楼为图书销售阅览区,二楼为文化交流、阅读体验区。图书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生活等十几类。早上9时到晚上8时,免费对外开放。

华灯初上,息县岗李店乡张大庄村,这个距息县县城62公里的偏僻小村庄,文化广场上却异常热闹。村里的广场舞队和着《歌唱祖国》《再唱山歌给党听》的音乐、踩着精心编排的旋律舞动,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

“建设文化强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美好息县的有力举措,是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的有效载体,需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息县县委书记金平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息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如今,息县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已成常态。文化清泉润心田,越来越多市民享受着息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


重投入,多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

位于息县澺河大道与李若星大道交叉口西南处的息县文化中心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计划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主体结构三层,包括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三个功能分区,是惠及群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

为保障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加快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息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息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息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关于调整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文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对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全力以赴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不管是在森林公园,还是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抑或是致园、怡园等小游园,一大批文化活动场所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需求,也为息县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亮点。“五七”干校博物馆、红色革命博物馆、黉学院和东坡草堂等一批有地方特色、有历史内涵、有文化影响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正在实施建设,科技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高标准的县本级文化体育服务场所遍布县区,新的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已经完工,进一步筑牢公共文化服务基础平台。

目前,息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各一个,纪念馆2个,影剧院4个,主题文化园11个,乡镇文化站18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36个,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青少年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健全。正在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新建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三级博物馆4个,书吧、书屋10个。有民间文艺团体28个,乡村文艺队伍近4000人,年开展各种大中型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2020年7月,息县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创品牌,文化惠民全覆盖彰显服务效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近年来,息县把发展数字文化当成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先后建立和推出“百姓文化云”“息县文化云”掌上息县文化APP、县文化馆网站等平台,2020年又成立数字文化传媒中心,加快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实行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立文化馆、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平台,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掌上APP等平台在网上、家中甚至外出都能欣赏文化节目,阅读经典图书,初步实现数字服务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广场阵地优势,持续开展送演出、送图书、送文化技能培训三下乡工作,指导乡、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大力加强文化理论宣讲,积极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红色文艺轻骑兵进基层、“舞台艺术进基层”活动,以文化的软实力促进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利用县、乡、村三级综合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符合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提供相应服务。

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目前,已经发掘申报的市级非遗文化保护项目28项,省级保护项目4项。2020年,息县文广旅局历时4个多月打造、推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红色经典剧目息县嗨子戏《长淮飞渡》,该剧在信阳市首届大别山舞台艺术创作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大型情景音乐报告剧《弯柳树的故事》,选取发生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讴歌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弘扬时代主旋律,演出后,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此外,各乡镇、街道也根据自身特点和地域特点,积极举办特色文化和品牌文化活动,把一大批带有乡土气息的文艺节目送给群众。


深融合,共建共享文化大餐激荡人心

“我的息县,你的美丽是淮河四季的两岸,你的温暖,是父亲母亲的臂弯。你的样子,是刻在我生命尺度上永远的思念。”一首《我的息县》不仅勾起在外工作、务工的息县人对家乡的乡愁,更让外地人员看到息县的文化事业建设日新月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越来越多人对息县关注和向往,来息县旅游,成为新息县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为了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易融则融、能融尽融”的目标,近两年,息县积极为文化找“轮”,为旅游找“魂”,推出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融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文旅融合的过程中,息州森林公园增添了息夫人文化园、马援广场的历史文化元素;濮公山地质公园融入工业遗址博物馆的文化内涵;谯楼街道的庞湾景区、淮河街道的息国风情园赋予农村田园文化的模式;刘邓渡淮纪念馆注入红色体验的基因;赖氏文化园,既是文旅融合的亮点,同时也是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名片;濮管区发展展览室让游客见证流金岁月,铭记时代发展烙印;息县的“息州谯楼”“息国故里牌坊”“龙门巷牌坊”,在龙湖公园、息州公园、致园等城市景区的簇拥下,不但让人触摸到息县厚重的历史,还让游客和城市居民享受到清新的现代生活气息。

从县城到乡村,从点到面,文化设施网络实现了全覆盖,新型文化设施也正在不断建设中,打造中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逐渐形成,城市文化成为人们精神乐园、幸福去处。农家书屋遍布农村,已成为农村群众读书学习的主要阵地;文化广场上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层出不穷,群众在此跳广场舞、扭秧歌、打篮球锻炼身体,让新时代的新农村呈现欢声笑语和勃勃生机,为息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永远在路上。“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以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为建设‘老家河南、出彩信阳、美好息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息县人民政府县长袁钢如是说。(余江 李梅 李传宇)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工信部备案:豫ICP备09044067号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豫公网安备:41159002000089号

河南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信阳网络辟谣
订阅手机报 信阳手机报
信阳市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座号自助查询 信阳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