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乡村振兴走前列丨光山续“光”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2月27日,光山县白雀园镇赛一村茶农正在采摘新茶嫩芽。谢万柏摄
河南日报记者孙德中 胡巨成 方化祎 屈晓妍
大别春来早。
3月未至,光山县南向店乡王母观景区的樱花,开得已煞是热闹,“赏樱节”如期拉开序幕。百里锦绣,灿若烟霞,每日都会吸引万余游人纷至沓来。趁热打铁,县里网红主播们现场直播带货,粉丝跟着“云赏樱”,顺道“剁手”茶叶、咸鸭蛋、黑猪肉等“光山十宝”。
举办这样的活动,对乡长陈莉来说可谓轻车熟路。守着景区十万亩林地,春可赏花冬观雪,再借力电商搞农旅融合,四季都是好时节。
2019年,枕山靠水的光山县,因地制宜、电商带动,探索形成了“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的路子,成功甩掉了贫困帽。
2月25日,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中共光山县委的代表,县委书记刘勇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见证了人类减贫史上这一伟大时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鼓声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和厚植红色基因的大别山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和传承。与此同时,光山也需要不断谋“变”。曾经给这里带来无限荣光的产业需提升,动能要培育,人才待汇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言犹在耳,过往光辉今待续,光山“升级版”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探索中前行。
产业迭代——亮点不能变短板
旧时光山,极目四望,起伏的浅山丘陵中,不少地方难见点绿,除了裸露的灰黄旱土,便是茅草丛生,被村民称为“柴火山”。直到一粒粒播下油茶种,一座座荒山成“金山”,油茶的生产区,终于抵达北纬32度线,为光山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
像油茶一样,每个产业发展都是从一粒种子开始,都有成为产业“大树”的无限可能。
脱贫路上,咬定青山,光山特色产业发展,也是从播种生根到郁郁葱葱——
“房前屋后一亩茶,一塘肥鱼一群鸭”,说的是围绕农村房前屋后,种茶树、养麻鸭,发展适合贫困户个体参与的小微产业。
“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说的是充分利用县域内山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走上一条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展之路。
此外,羽绒加工作为光山传统支柱产业,12.6万从业人员贡献着70多亿元的年产值。
如今,谈到光山脱贫的“明星产业”,累计带动3万余贫困户增收、实现产业帮扶对贫困户全覆盖的“多彩田园”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堪称大名鼎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茶叶、油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绿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从无到有,一粒粒产业的种子,曾带着脱贫的希望破土而出、拔节生长;进入发展新阶段,厚植产业基础、巩固脱贫成果的需要,又期待着它们繁茂旺盛、蔚然成林。“脱贫攻坚主要是解决‘面’上的问题,乡村振兴更需要培优做强优势产业,在产业升级上实现突破。”光山县县长王建平说。
“‘多彩田园’的‘多’,是亮点也是短板。”光山县扶贫办主任陈猛直言,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拓展销售渠道,才能让这些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越走越宽。
东岳村的“四方景”家庭农场主杨长太,疫情之下却屡尝电商甜头,光山十宝等农副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2020年卖了600万元,2021年第一个月就卖了150万元。今年我的小目标是1000万元!”他伸手比划着这些数字,神采飞扬。
而光山油茶龙头企业——联兴油茶公司董事长陈世法,则关注着产业链的延伸、迭代、升级。“要把这一颗油茶籽取干榨净,还得在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丰富产品线上下功夫。”他说,下一步,还要以油茶生态旅游为核心,开展油茶基地观光、油茶生态采摘等项目,叫响“光山油茶”这个品牌。
动能培育——整合文旅资源,握指才能成拳
光山史称光州,因境内浮光山“俯映长淮,每有光辉”而得名。
古往今来,从司马光、邓颖超故乡,到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诞生地,丰富的历史遗存、红色资源和独有的大别山精神,总让生长于此的光山人感到“每有光辉”。
其实,这样的光辉,早已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中,从抵御外敌到战穷斗困,支撑着山坳里的老区人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
渗透进血液里的精神,浸润在山水间的文化,才是光山最亮的“光”。
东岳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家一早就意识到,这里的优势,不只是地里的庄稼,还有山上的民俗。
比如东岳的花鼓戏,早在1953年,就有知名艺人把一出《夫妻观灯》,从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演到了北京中南海怀仁堂。还有逢年过节老百姓自发聚众表演的皮影戏、狮舞、龙舞、竹马、旱船,以及村头数百年的皂角、黄连木古树……“这都是我们村的资源啊!”杨长家说。
2019年,他把这些资源向习近平总书记一一汇报,如数家珍。1年多过去了,当初总书记站在哪里、看了什么、说了点啥,杨长家都能逐句复述、记忆犹新。
与东岳村一样致力于挖掘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的村落,光山有50个。旅游带动贫困人口6200人,户均增收2000元。“要为乡村振兴培育文旅动能,这个成绩远远不够。”光山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胡长江说。
光山的文旅之“光”如何点亮?
——整合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乡村振兴培育文化动能;
——以小潢河与大别山为纵横框架,联结近郊与远郊乡村,串起智慧古城片区、仙境五岳片区、红旅茶海片区、生态农旅片区等区域,优化空间布局,对旅游业进行提质升级;
——打造全域旅游系列产品,丰富“重走总书记考察路”“北国水乡多彩路”等旅游线路,推广特色饮食,打造主题民宿品牌,设计多样伴手礼,拓宽文旅附加值、增加综合效益。
人才培养——育得“青山”在,引得“凤凰”来
代楼村党支部书记裴鑫上三年级的儿子,曾郑重地替他写过一封辞职信:“由于工资太低,天天没时间陪家人,请把我的职位让给别人,我辞职。”
裴鑫哭笑不得,却又一阵心酸,这些个五味杂陈,倒不全为自己,“乡村振兴五大要求,哪个不需要人才?可就拿去年来说,我们村出去的青年,只有12个人回来。”
实际上,再往前数五年,回来的年轻人更是寥寥。
靠山吃山,“人”才是常青的山。人才之痛不解,发展哪来后劲?
2015年,中央办公厅把光山确定为定点扶贫县,成立扶贫工作组,先后5批共15名扶贫干部,合力为光山量身打造13个方面的具体帮扶措施,他们和来自省、信阳市的一批批驻村第一书记,构成了光山脱贫重要的智力支撑。
然而,“输血”只能解困,“造血”方为根本。播“种”育“苗”、筑“巢”引“凤”,才是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陈猛认为,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既需要吸引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才、有技术有能力懂管理的返乡人才,也需要培养一批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用感情留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支持和保护回乡创业的各类人才,让他们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家乡建设;还要坚持用事业留人,聚焦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围绕事业发展激发人才活力,让广阔的乡村天地成为人才干事创业的热土。”陈猛说。
80后姑娘张锐,大学毕业就是被一股干劲儿带回了老家,如今是联兴油茶公司综合办主任。“在创业实践中培育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提升年轻人的收获感、成就感、幸福感,才能把更多人才引向农村、留在农村。”她说。
产业离不开人才,村庄更需要“头雁”。如何打造基层组织“人才池”?晏河乡新近的举措,思路“清奇”、引人称道。
“发展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乡里准备成立‘书记工作室’,对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传帮带,有啥好的经验、路子就给传下去,能带几个是几个。”帅洼村党支部书记胡善信介绍。作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文明村带头人,在“书记工作室”做“师傅”,他当仁不让。
詹堂村党支部书记詹齐斌,是公认的“双强书记”,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也是“书记工作室”的“师傅”。但他有点神秘地告诉记者,村里有一样东西,别的地儿,不好学。
“‘水墨詹堂’,这景就我们村有。”他引着记者行至高处,大手一挥,指向脚下铺展的山峦丘陵。
其时,落日熔金,炊烟袅袅,疏林远树,如烟似雾。好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好一处恬淡蓬勃的乡村景!
- 上一篇: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更好服务保障乡村全面振兴
- 下一篇:“河南戏剧现象”持续发力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