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拼搏当前锋·回眸2023】沃野田畴织锦绣——“五个着力”出新彩系列报道之三

2023-12-22 来源:信阳日报

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迎春

“虽然我们的酵素大米比普通的大米贵,但并不愁销。这不,今天又下单不少呢!”昨日,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走出直播间,兴奋地告诉记者,“通过抖音直播,将村民的农产品卖出去,村民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红火。虽然辛苦,但很开心!”

点开“宋瑞•弯柳树”账号里的短视频作品,绿意葱葱、流水依依、风景秀丽、环境整洁的弯柳树村让人向往。

弯柳树村的美丽嬗变是我市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扛旗取得实际成效的生动注脚。

2023年,市委、市政府牢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深入实施“1335”工作布局,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乘势而上,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着力抓好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三件要事,突出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高标准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切实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乡村发展提速度

“蓝天白云、山林叠翠、溪流潺潺,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明年夏天一定再来体验一下这里惊险刺激的漂流。”结束在商城县金刚台西河景区的两日游,从武汉赶过来的张先生高兴地说。

张先生的第一站是该县新晋网红打卡地“中国红陶·郭窑小镇”。

“那个小镇集‘吃住行、游购娱、研教展’于一体,非遗文化、传统工艺在历史传承和文旅融合创新中焕发生机与活力。真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地方啊!”张先生感慨道。

2023年,商城县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依托丰富的红绿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发展,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

这是我市以一二三产融合为路径,切实推动乡村发展提质增速的生动体现。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3年,我市坚持创新引领,突出特色优势,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积极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一产,科学布局二产,因地制宜发展三产,通过产业联动、数字赋能、技术渗透等方式,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我市抓好关键环节,加快产业振兴,重点推进四个“六”工程——

市级统筹,做大做强优质稻米、弱筋小麦、茶叶、油茶、畜禽和水产等六大主导产业;

各县区选择1-3个为重点,做大红薯、花生、油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等六个特色产业;

六个主导产业专班推动,一位市领导牵头一个专班,6个涉农局委主要领导分任专班主任,围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每个产业制定一方案、四图谱、六清单;

按品种优质化、种养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产业化、营销品牌化“六化”路径推进。

可喜的是,全市培育了稻米、弱筋小麦、茶叶、茶油、畜禽(鸭)、小龙虾、水库鱼等7条全产业链条。我市被纳入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乡村建设出新彩

“新县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真是个养生的好地方。这次带家人过来转转,晚上住进这个村的民宿,体验感非常好!”昨日,从信阳市赶来新县田铺大塆的市民李晓勇告诉记者。

漫步田铺大塆,低头是石板小巷,抬头是黄墙黛瓦……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不搞大拆大建。如今,这个小村庄已建成了排水、湿地、垃圾中转站、河塘、绿化、亮化等21项系统工程,配套了邻里中心、游客集散中心、文创中心等旅游设施,建成了品质生活引领、山水田园映衬、景观小品点缀、民俗特色交融、生态产业跟进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田铺乡相关负责同志告诉记者。

田铺大塆的美丽蝶变,是我市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促进乡村建设出新出彩的有力佐证。

今年以来,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村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和省乡村建设行动部署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十百千万”工程抓纲带目,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品质生活建设为引领,动员各方力量,统筹资源要素,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标准化实施、项目化推进、模式化示范、系统化着力,形成了一套美丽宜居和美乡村建设体系。

目前,我市乡村规划有序编制,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示范创建稳步实施,切实朝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不断前进。

乡村治理显成效

“村干部,合作医疗咋交呢?”昨日,在抖音账号“罗山县山店乡万店村联一农业”直播间,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直播带货时,突然一条问题出现在屏幕上。村党支部书记许少军立刻接过话茬,开始给村民答疑解惑。

直播间成了“议事大厅”,一问一答之间便化解了村民的疑问。万店村村委会紧紧围绕“服务村民”这一主旨,利用好“村播”平台,解答好群众疑惑,激发出治理效能,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全村5个网格一次送达,村级事务全方位搬上网,突破时空局限让村民畅所欲言。村干部也能在村务发布的最短时间获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许少军告诉记者。

万店村利用“村务直播”平台助力乡村治理的好做法,是我市以党建统领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有力有效的缩影。

我市按照“党建统领、条块融合、数字赋能、协同联动”的总体思路,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王”字型架构,实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务服务就近办和县乡协同事项联办“三项改革”,实现人员下沉、职权下放、服务下移,切实推动乡村治理有力有效。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一年,我市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和“三零”创建,创新开展“三星文明户”评选和“饺子宴”活动,“三零”村达标率动态排名全省第一,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文博馆、村史馆等文化阵地建设,强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深化文明实践,涵养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常态化基层治理效能。

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似春霖甘露,催生着文明之花,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如今,老区信阳的山野田间正不断凝聚丰收的热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部分图片选自信阳日报图片库)


乡村振兴扛旗“变”新景

向美行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信阳市委谋划实施“1335”工作布局,着力乡村振兴扛旗,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统筹推进“五个振兴”,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走在前、做示范。

一年接着一年干,豫南大地写新篇。按照新一届市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变化、三年大发展、五年大跨越”发展目标,我们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守牢耕地红线、壮大农业产业、整治人居环境、建设品质生活抓起,用美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

产业振兴激活动力“强引擎”。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深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小产业集聚联动促进就业创业;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和平台公司,成功引进北大荒、中原粮仓、京东集团、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河南省农业投资集团、豫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探索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导入正大集团共建百万亩绿洲米业工程,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受益,逐步构建“从土地到餐桌”食品全产业链生态体系。目前,全市已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个、全国农业茶产业链典型县1个,省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9个,国家级农业强镇9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9个,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2个,河南省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持续振兴“两茶一菜”,建设国家茶叶市场,巩固提升“信阳毛尖”品牌价值,提升油茶种植面积和千亩基地规模占比,建设省油茶绿色深加工中试基地和大别山油茶研究院,叫响“食尚信阳,道地食材”公用品牌,走出老区全面脱贫后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新路子。

人才振兴选育并举“增动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建立乡土人才信息数据库,认定乡土人才13360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8571人次,持续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结合“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3.06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3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91万人;组建8个省派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8个市派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31名省派科技特派员、45名市派科技特派员,围绕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1544次,组织技术培训587次,培训人员15900人次,越来越多会管理、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赛道上加速奔跑。

文化振兴塑形铸魂“拂新风”。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注重发挥群众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乡村光荣榜”、四个100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评选表彰“三星文明户”,争“星”创“星”的氛围日益浓厚;用好村史馆、文化墙、文化广场等农村基层宣传阵地,深入宣传爱国爱家、勤劳节俭、孝善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广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基层群众精气神有效提振;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搭建“饺子宴+”文明实践活动平台,常态化开展理论学习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高标准推进“文产特派员”试点建设,光山县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新县、浉河区成为首批河南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入选第四批全省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3家。

生态振兴逐梦田园“织锦绣”。生态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以“十百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建设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100个示范引领村、1000个生态宜居村,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新样板;把“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思维贯穿始终,编制《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导则》,引导村民依规依图建房,彰显豫南乡村风貌;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路网、水网、林网、电网、信息网和产业链、服务链、治理链“五网三链”同构;高标准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综合整治,紧盯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户改厕等三项重点工作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扮靓“美丽家园”、催生“美丽经济”、创造“美丽生活”,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试点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市。

组织振兴党建引领“筑基石”。组织是乡村振兴保障。坚持党政主导,完善组织架构,市、县乡村振兴指挥部抓统筹,五大振兴专班和“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分工协作,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得到压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王”字型架构、“H”型数字化平台,实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基层治理上通下达、快捷高效;推动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务服务就近办和县乡协同事项联办“三项改革”,实现人员下沉、职权下放、服务下移;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创建和“三零”创建,创新开展“三星文明户”评选和“饺子宴”活动,“三零”村达标率动态排名全省第一,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步履铿锵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清晰地记录着“创新拼搏当前锋”的每一个瞬间,豫南大地正在将绿水青山的“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价值”,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也在团结奋斗中逐步成为现实。


您尚未登录!登陆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